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概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信息披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依据有关规范将自己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不是有效的运行与有关风险通过报告的形式向外面披露的行为。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寻思让投资者发现公司价值,也能满足所有者、管理者和公司职员的合法权益。
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般通过以下三处显示:年报中公司治理、年报中内部控制和独立发布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同时,还会有相应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报告。通常情况下,前两者叙述较为简略,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更为标准和详尽。
2、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近况
财政部等五部委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引导》,同时需要到2012年,全部在A股上市的公司都要对姥爷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开始规范地披露其内部控制,不只数目方面不断增长,而且水平也不断规范,好的信息披露无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在监管方面,除去上述两部文件以外,各机构也不断拟定了各行业的内部控制规范,比如2012年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引导》等。同时,还需要企业需要出具自独立立场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审计结果报告。
3、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一)缺少有效的监管
证券市场的监管一般由证监局和证券交易平台进行,虽然监管部门不断颁布各类政策规范,但仍然有非常大一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过于形式化和简单。不少公司只有单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发表建议的比率非常低。究其缘由,排除掉企业的主观意向以外。最主要的在于监管部门处罚力度比较小。一般内部控制披露假如存在问题,一般监管部门只能采取罚款和通报批评的处罚方法,没有足够的震慑力。
(二)信息披露态度不够积极
尽管上市公司依据国家规定,会按年度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相应的审计结果报告,然而还是有一部分公司因为一些特殊状况,或是资产存活出现问题、或是经营不善,公司可能出于对声誉与防止大规模股民抛售股票进而导致股价暴跌的状况出现,会出现消极的心态,从时间的角度,一般最晚都可能拖到4月份。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可能只能流于形式。甚至不少公司连续几年的内控评价报告都是大同小异的,致使投资者不可以从其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三)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详细
管理层向投资者披露公司内部的风险与缺点,这不止是上市企业的规定,也是企业需要履行的责任。但现在不少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之披露内部控制相对成功的地方和上一年风险的整改状况,大多数都是有益于企业的信息,极少披露上一年公司存在的重大风险,即便提出一些风险,也是无关痛痒,不会导致公司有太大波动的风险。在风险的披露上,大多也是一些过于形式化的内容,譬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点可能产生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已经或正在落实整改,对公司内部控制目的的达成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4、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建议
(一)健全监管规范、增强处罚力度
一方面,政府及立法机构要健全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立法,在下面的监管能做到有法可依,预防有企业钻法律的漏洞。其次,监管部门要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信息披露做的准时并靠谱的,要有相应的奖励手段,对于信息披露不到位的,要增强处罚力度。对于有违法行为的公司,要增高其违法本钱。提升罚款金额,在证券市场采取相应惩罚手段都有用途。同时,一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出现了问题,对于承担该公司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如此有益于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维持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促进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做法。
(二)加大企业的披露意识
政府及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立法与规劝的方法加大企业的意识,让其主动完成信息披露。事实上,有效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是最好的健全其管理的手段。有不少守旧的投资人,为了避免风险,可能不会投资披露内容不够详细的公司,如此企业的资本就会降低,进步也会变慢,久而久之,这事实上无疑让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详细主动的披露信息,可以将企业的监督放在公众视线之下,有益于企业的长期进步。公司加大信息披露的意识,能促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有益于企业的长期进步。
(三)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规范
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可以非常大程度的健全信息披露规范。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和进步起步较晚,不少公司还存在于探索阶段,假如有一部分规范化的文件,让公司根据有关标准进行披露,同时出具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建议,不只有益于公司内部控制的好进步,而且可以让投资人迅速有效的获得其中的信息。